"帐"和"账"的区别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4 10:11:31
如题

“帐”与“账”是形体相似但意义不同的同音字。
  “账”原来也写做“帐”,但《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(草案)》已确定“账”为规范词形,关于货币、货物出入的记载用“账”,所以含“账”的复合词均不要写作“帐”。如“记账、查账、账号、欠账、还账、账单、账户、账面、账目”等。而用纱、布等制成的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用“帐”。如“蚊帐、营帐、帐篷、帐子、帐幕”等。
  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在1988年发布的 《现代汉语常用字表》的“常用字(2500字)”里收入了“帐”字,“次常用字(1000字)”里收入了“账”字,并要求在中小学中教学这两个字的不同意义、不同用法。可见这两个字是不同的,不能混用。

  摘自《语文教学研究与教学》

 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
  帐”字本身与会计核算无关,在商代,人们把帐簿叫作“册”;从西周开始又把它更名为“籍”或“籍书”;战国时代有了“簿书”这个称号;西汉时,人们把登记会计事项的帐册称为“簿”。据现有史料考察,“帐”字引申到会计方面起源于南北朝。

  南北朝时,皇帝和高官显贵都习惯到外地巡游作乐。每次出游前,沿路派人张记帏帐,帐内备有各种生活必需品及装饰品,奢侈豪华,供其享用,此种帏帐称之为“供帐”。供帐内所用之物价值均相当昂贵,薪费数额巨大,为了维护这些财产的安全,指派专门官吏掌管并实行专门核算,在核算过程中,逐渐把登记这部分财产及供应之费的簿书称为“簿帐”或“帐”,把登记供帐内的经济事项称为“记帐”。以后“簿帐”或“帐”之称又逐渐扩展到整个会计核算领域,后来的财计官员便把登记日用款目的簿书通称作“簿帐”或“帐”,又写作“账簿”或“账”。从此,“帐”“账”就取代了一切传统的名称。 在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辑的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中,把“账”字归入“帐”字第2义项之中,即把关于货币、货物出入记载意义的“账”字归并到“帐”字中,“账”字并无单独解释。在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辑的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中,把“帐”和“账”分开单独注释。“帐”字两层含义,一是用布、纱或绸子等做成的遮蔽用的东西,如帐幕、帐篷;二是